任命曹雪涛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此外,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认知水平,提供高温天气健康指南,以及遭遇极端天气如何正确应对和自救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虽然冬季气温会升高,但也会出现极端寒潮天气。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总书记对这些战略性新科技的发展,他是非常了解的。作为一个量子科技工作者,争取在这样一个战略领域为国争光,做出具有原创性的新的重要成果。下一步我们需要把这个东西(这颗卫星)更好地与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它从实验室变成产品,从产品变成生产力,推动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进步,服务于信息安全。针对中国量子科技如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彭承志:它既可以独立成网,也可以跟未来的这种卫星网络结合到一起。(总台央视记者 项飞 刘鑫 帅俊全 褚尔嘉 黄一宸 吴凯俊 安徽台 方田 广东台 深圳台 济南台)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该研究构建的新生代天山以构造继承性主导的分布式陆内变形模型,整合统一了深部结构、地表形变、构造演化等多学科成果,揭示了板块汇聚应力通过岩石圈地幔碰撞向远程传递、导致先存弱化的古老造山带再次活化造山的动力学机制。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8/11 9:12:3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天山造山带的陆内变形机制 陆内造山带是指发育在大陆板块内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造山带,其形成与演化涉及板块内部应力远程传递、大陆岩石圈流变特性等基本科学问题。b、构造分区及断层滑移速率。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anshan Orogen in response to India-Asia collis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破解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典型陆内造山带的深部精细结构、厘清新老构造关系、合理评估陆内造山阶段的汇聚量及其根本动力来源拟南芥PIN1是最早鉴定的PIN家族成员之一。
《自然》:植物生长素搬运工首露真容 8月2日,《自然》杂志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孙林峰团队在植物生长机理上的重大进展。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发育早期的光输入对哺乳动物健康和生存的影响,为优化新生儿成长发育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哺乳动物的视觉感知起始于视网膜。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在发育过程中,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是最早具有感光功能的视网膜感光细胞,这暗示它可能是介导光促进幼年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感光细胞。为解决PIN1蛋白构象不稳定及分子量较小的问题,孙林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典范团队合作,利用体外纳米抗体合成技术,筛选得到了靶向PIN1蛋白的纳米抗体,并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成功解析了PIN1与一种纳米抗体结合的、分辨率为3.0埃的结构,首次揭示了经典PIN家族蛋白成员的三维结构。生长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细胞间传递具有方向性,被称为极性运输,而PIN家族蛋白就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发现MC5R作为一个新的应激受体,感应下丘脑-垂体信号,从而促进髓系造血。
另一方面将围绕MC5R等靶点,发展具有免疫干预功能的治疗性药物。本研究中,孙林峰团队针对PIN1这一经典的PIN家族成员展开研究,搭建出一套全新的、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功能检测体系,验证了PIN1蛋白的生长素搬运活性,以及受激酶激活、被NPA抑制的过程。
生化证据表明,NPA可以直接靶向PIN蛋白,但是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一直不清楚。因此,需要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策略。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垂体产生的-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图2 垂体荷尔蒙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示意图。基于这些结构,科学家可以设计特异性靶向PIN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利用杂草和农作物的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差异,甚至是它们PIN蛋白结构的不同,设计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j2674 《细胞》:研究揭示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薛天、特任研究员鲍进团队在探索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揭示了生长素搬运工成员PIN1蛋白,以及它分别与抑制剂NPA(又名抑草生)、生长素IAA结合的三个高分辨率结构,并通过功能分析阐释了PIN1搬运生长素的机制,为理解植物生长素运输调控以及针对PIN家族蛋白的农业用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的设计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周荣斌表示,下一步,团队一方面将继续筛选和鉴定机体感应损伤/应激信号的新型免疫受体,揭示其免疫和疾病机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不同的肿瘤模型研究神经应激感应中枢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发现荷瘤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被激活,且血清垂体荷尔蒙-MSH浓度显著升高。
先前的研究显示,出生后即完全避光暗饲养会导致幼鼠多个感知觉皮层突触形成的减缓,其中神经肽催产素可能是介导该过程的关键分子。发现MC5R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中国科大一周集齐CNS正刊 8月2日、4日及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神经机制3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目前只有20%左右的病人从这种方法中获益。团队进一步解析了PIN1与生长素IAA、抑制剂NPA结合的复合体结构,揭示了PIN1蛋白装载生长素,以及NPA鸠占鹊巢阻制生长素搬运的全貌。该研究揭开了植物经典PIN家族蛋白的结构面纱,系统阐释了PIN1搬运底物生长素IAA以及被NPA抑制的分子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过程,认识葵花向日倾等等奇妙的植物界现象的原理提供了重要帮助。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抑郁、压力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并削弱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表明神经系统及其介导的应激反应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而在出生后即完全避光暗饲养的实验中,对照组与缺失该细胞细胞感光能力的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的突触功能与数量没有显著差异。
该研究成果提示公共卫生研究应关注新生儿日常的光环境,进一步探索光环境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图1 拟南芥PIN1蛋白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转运机制示意图。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而催产素作为神经元突触建立的关键调控分子之一,直接促进了多个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突触形成。
肿瘤患者经常遭受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或情感应激。不同于介导视觉图像编码的经典成像视觉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通过其基因Opn4编码的感光蛋白视黑素从而特异性感知蓝光波段的光,并主要介导非成像视觉功能,如昼夜节律光调节、瞳孔光反射和光调控情绪等。作者:王敏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8/10 20:45:4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三连发。这一实验体系利用更易培养、方便蛋白表达的哺乳动物HEK293F细胞,操作也更容易进行,为生长素运输研究提供一种新手段。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敲除编码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感光蛋白的基因Opn4,发现缺失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感光能力的新生鼠在出生后发育早期,其多个感觉皮层和海马椎体神经元的自发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显著降低,且形态学显示椎体神经元的树突棘数量也显著减少。综上,这项研究发现了发育早期视觉(光)感知促进大脑高级认知区域神经元突触协同发育的感光、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发育早期光感知对成年脑高级认知能力的影响。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主要存在三类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审稿人认为,该项工作非常有意思 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临床相关性 能够提供潜在的新的免疫治疗途径。
作为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如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生长等。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7.009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